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酿成南京大屠杀,震惊世界。
前言
被集体枪杀、火烧、活埋或以其它方式杀害的中国老百姓和俘虏军人,超过了300,000人。南京市1/3的房子被焚毁,几乎全部店铺被洗劫一空,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十分难统计。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味弥漫了南京城,难民们不知所措地狂奔逃命,一时间,哭泣声,喊叫声,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面容,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恐慌,南京成了一座遍地尸体,满目苍凉的死亡之都。
(资料图片)
一说到南京大屠杀,一说到侵略中国,每个中国人心中就会有一种深深的伤感,一种深深的悲哀,还有一种深深的憎恨,那就是日本,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骨髓里面。这几乎是一个共识的问题。
南京大屠杀对国人的伤害显而易见,南京人更是无比痛恨日本人,但是如今却有这样一个南京人,竟然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30万人这件事情。
并且大张旗鼓地宣扬:“南京大屠杀其是战争而不是屠杀”“中国不应该向日本讨要赔偿”,“日本根本不需要道歉”“我们应该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等等言论。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到底意欲何为?
一、马立诚的求学之路
马立诚在1946年出生于南京,那个年代局势很不明朗,而且当时南京刚好是属于灾后重建的时期。别说上学了,温饱可能都成问题,所以当地能去学校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但是马立诚却仿佛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拥有了去学校读书的机会,而且他不仅读书读得好,学习成绩更是名列前茅,总是排在班级的第一名。
那时候的他便对历史和文字有着很浓厚的兴趣,这让老师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同学也非常羡慕他,父母也将他作为家中的骄傲。
1977这一年发生了大大小小很多事,其中最重大的事之一便是高考恢复,这让广大学子兴奋不已,马立诚也不例外,他一向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报名了这次来之不易的高考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成绩也出来了,广大学子纷纷去看自己是否被心仪的院校所录取。
马立诚果然不负众望所归,以卓然的成绩被武汉大学所录取,上了大学以后,他整天钻研关于历史的相关文献和书籍,畅游在历史的浩瀚海洋中,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于是,他开始每天认真温习课程,阅读书籍,刻苦学习。
二、一身才华,大展身手!
马立诚在大学期间多次向报社投去他个人的创作作品,结果并没有让他失望,他投出去的稿件一个接着一个都被报社所录用并且在报纸上进行了刊登展示。
这无疑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也让他更加坚信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校期间,他始终没有放弃创作,这让他在这个领域逐步成长起来,也使他在学校里备受瞩目。
毕业以后,他收到了许多报社向他提供的各种工作机会,最终他选择了去青年报就业。
其他同学还在进行就业焦虑,可他已经步入了人生下一阶段,在此之后,他多次在报社发布了许多优秀作品,也被主编多次进行肯定和鼓励,这为他之后的道路展开了铺垫。
果然,不出多久,他的作品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人民日报向他发出邀请,邀请他来到人民日报展开工作,这次跳槽无疑对他诱惑很大。
要知道,人民日报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取得,在中国,人民日报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于是,怀揣着最初的理想与信念,他准备来到人民日报大展身手。
来到工作岗位,他每天专心完成任务,发挥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完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这期间也吸引了不少的读者粉丝,大家都很期待他的下一次创作。
他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很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看到了很多国家发生的事情。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他又发表了《交锋三十年》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记载了很多让他痛彻心扉的时刻。通过这本书,他提高了自己的声望,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三、一次对外交流,人生跌入谷底!
马立诚凭着自身的才华与能力,赢得了一次去日本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这本应该为他的职业之路增添一笔浓墨重彩。
可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恰恰是因为此次交流,让他的职业之路指向悬崖,思想也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呢?
原来,回国后的马立诚整个人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仅多次做出很多亲日行为,而且他本人还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赞扬日本文化的文章—《对日关系新思维》
在文章内容上,他进行了各种对日本的创新精神和高质量的产品的赞扬,一笔一句中无不暗含着对日本的向往与崇拜。这一举动让原本支持他的读者粉丝感到非常的失望,也让许多爱国主义者燃烧了怒火。
更让人生气的是,马立诚在他的个人博客上推荐了一家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公司,并写下了一篇长篇赞扬该公司产品的文章。马立诚不尊重国内产品,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从那以后,马立诚不知悔改,所撰写的各种文章内容,不是为日本开脱罪名,就是宣扬日本有多优秀,这么多年的书都白念了,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被日本的某个传销组织上了什么课。
2004年,马立诚出版了《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此举类似于汪精卫的背叛行为,令国人深感厌恶。
随着事件的发展,他开始采取低调的生活方式,以避开公众的关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2012年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愤怒,因为他竟公开承认钓鱼岛并不属于中国,而是自古以来就归属于日本,这些言论简直闻所未闻!
马立诚还表示,中日两国不应该发生冲突,因为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他认为,中国并不需要一味坚持所谓的原则,因为对国家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我们必须坚守领土的不可侵犯原则。对于他的观点,实在令人费解。
四、多国驱赶,无家可归!
在当下社会,所有爱国人士对他的言论都感到愤怒。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还大肆宣扬日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并呼吁中国与日本建立各种合作关系。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所立足。面对公众的抵制和人民日报的压力,马立诚被迫被踢下人民日报的位置。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探讨。
国人对他遭受的惩罚感到开心,觉得这是一件欣慰的事情。因为自己的一番言论,失去了自己的稳定工作,被解雇后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他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认为日本对华侵略是正当的,认为我们逝去的烈士是自找的,还主张中国应该赔偿日本因我们的抵抗而遭受的巨大损失,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是让人气愤不已!
中国他已经待不下去了,因为大家都深深的厌恶他,对他有着浓烈的愤恨之情,可是日本却持欢迎的态度,对这个中国叛徒敞开国门,不久,他成为了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名教授。
然而好景不长,一时风光的他不久后由于没有日本国籍而被驱逐出境。现在如今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没有人接纳。
曾经是我国的杰出人才,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结语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但不要忘记,我们今天所获得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的血和泪换来的,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不是记住仇恨,也不是掠夺与侵占,而是教会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强大起来,中国需要人才的贡献,但不需要叛徒来指指点点!
我们要肩负起身上的使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坚决拥护祖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标签: